內容來自YAHOO新聞
海流3節入海 潛水員賭命搜救
中國時報【曾百村╱基隆報導】
漁船「世暉31號」遭撞沉後,許多人都在問,為什麼海巡隊及海軍水下作業大隊的潛水隊員到場後,不立刻派員潛入探勘救人?專家說,意外現場的海水流速高達3節,別說要潛水救人,光是一下水,連護目鏡都戴不住,貿然下海形同玩命。
專業潛水教練、同時也是海軍作業大隊退役的尹德成指出,面對沉船搜救,一定會先判斷船艙內是否有人生還,若船艙中傳出呼救或敲擊聲,就能得知船內還有生還者。但以世暉31號來說,船艙內部都沒發出聲音,代表能找到生還者機會已大大降低。
海巡隊昨天公布數據,指事發地點海域流速3節、風浪達6級。尹德成表示,潛水員在3節海流狀況下「連面鏡都戴不住」,而人體隨波逐流,1小時就能飄移5.5公里遠。
何謂「海流3節」?以具體例子來說,多數參與奧運的游泳選手,經常會透過機器噴出水流在水中訓練,速度約是1節,這對奧運級選手來說,游起來都會感到吃力,故而要在海流3節的情況下,前往特定地點進行搜救,難度之高可以想見。
尹德成說,更何況在風浪6級的情形中,海浪的上下縱深達到2公尺,搜救人員再怎麼專業、厲害,也不可能跟大自然抗衡。他坦言,在如此惡劣搜救條件下,潛水員還嘗試下水搜救「簡直是在賭命!」
尹德成解釋,潛水員在進入船體過程中,必須避開可能勾住自己繩索、漁網等異物;面對海浪波動,也有被船桅等銳利硬物擊中的風險;進入船艙後,任何動作都務必謹慎,因為一不小心,損壞的船體隨時會沉入深海,潛水員也會因此失壓,葬身大海。
另有網友稱,為何不從沉船倒蓋處上方挖個洞,察看是否有生還者在氣艙(氣穴)中?尹德成說,這是網友不懂專業、卻又愛「鍵盤指揮救災」的說法。
尹指出,一艘40公噸重的漁船,若貿然在漁船上開洞,空氣隨即就會流失,而船就會筆直沉入大海。更何況艙內還有瓦斯管線跟汽油,「開挖」不慎還可能引起爆炸。
尹德成說,搜救最高準則就是避免「二度傷亡」,他能體會罹難者家屬的心情,但綜觀世暉31號的狀況,應先將漁船拖回港口後,再讓潛水員進入船艙內搜索,才不致於有意外發生的機會,讓憾事在救災過程中再度上演。
留言列表